9月11日讯(通讯员 娄佳)在中国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捐赠赞助下,2023公益未来大学生就业力实践项目火热进行,长沙理工大学小红花实践团队远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吉卫镇,以支教队员的身份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农民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小红花实践团队成员们特别开展了一系列别具匠心的艺术课堂。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红色结成九十九,吉祥如意长相存”的说法,7月15日下午第一节课小红花实践团队的美工老师在白岩村大班开展了“结缘中国结,传承中国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工小课堂,带孩子们重温这古老而传统的手工编织工艺——“中国结”,让孩子们在手工编织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什么是双钱结?”
“寓意钱很多的结!”
“其实‘钱’与‘全’相通,其形状又像两个古铜钱相连,因而象征‘好事成双’。”
老师详细地向孩子们介绍中国结悠久的历史及其繁多的种类,这种追溯到文字发明前结绳记事,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传统手工艺,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双钱结、琵琶结、十字结和吉祥结的繁杂美丽及其美好的寓意,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渴望学习的心。
初接触中国结,同学们对编织的手法还比较陌生,理解不到位,田老师耐心地走到同学们身边进行讲解并及时指出编织时出现的错误步骤。“一压二,二压三,三压四,绳结成。”伴随着老师的口诀,同学们将各绳头缠绕固定,调整长度,拉紧定形,两人合作,配合默契,一个个精美的吉祥结诞生。在老师的认真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协作下,大家都做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结,热情大方地像镜头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不仅如此,7月11日,小红花实践团队还在腊乙村开展了独具苗族特色风情的“一布一染,一娟一韵”特色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
活动伊始,小红花实践团成员从苗族服饰、苗族手工艺品、苗族节日三个方面向同学们展开描述,让同学们初步领略到苗文化的美。随后开始介绍扎染的由来、制作过程、制作手法,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制作精美的扎染成品,同学们全部兴致盎然,对接下来的扎染环节十分期待。
在小红花实践团队成员的组织下,同学们有秩序的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操作,在老师的耐心讲解和同学的相互协作下,圆满完成布料的捆扎,每一位同学带着自己捆扎好的布料后整齐列队,对布料进行染色,即使是相同的捆扎手法,却展现出了不同的图案,对此,同学们纷纷赞叹不已,在老师的讲解下,纷纷感慨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此次“结缘中国结,传承中国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工小课堂和“一布一染,一娟一韵”特色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跨越时空同先辈思绪相连,中国结凝聚拳拳中国心,扎染包含浓浓民族爱,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远流长。
课堂上的相互合作,体现的正式中国结团结与融洽的精神内涵,扎染的千姿百态,展现的正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次活动让同学们较为深入地了解了苗族特色风情,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传播了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项目的同时,感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体现了美育的重要意义,让孩子们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传承美。